编者按:浙外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为载体,用实践厚植理想,用双脚丈量热土,学、思、践、悟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学校特推出系列报道,记录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别样风采和青春感悟。
从理论的殿堂走向广袤田野,探索桂花致富故事……这个暑假,文旅学院“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社会实践团队——“溯源·生态青春行”社会实践团深入桐庐旧县街道母岭村,解码藏在深山“桂花源”中的致富逻辑,感悟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母岭,素有“中国桂花第一村”的美誉,金桂、银桂、丹桂等百年桂树比比皆是。团队发现,曾经这里交通颇为不便,遭遇过集体负债190万元、产业单一、劳动力大量流失等艰难困境。如今,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化政策的东风,母岭村以桂花为核心,将产业化作为发展方向,开发出桂花酒、桂花干货等系列产品,实现了从单一销售桂花苗木到桂花产品深加工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调研中,村干部告诉队员们,母岭发生的巨大变化得益于村委“一个支部一块责任田、一名党员一棵桂花树、一个支部一款桂花产品”的理念,由此开启的桂花产业转型之路,也是村子的共同富裕之路。“村委会的干部们都很负责,生活上有困难随叫随到。”受访村民的朴实话语中,也透露出浓浓的“幸福味”,满满的“获得感”。23级会展专业薛瑶瑶感慨道:“从前在课本上看到‘共同富裕’这四个字,只觉得是一个严肃的理论术语,在母岭村我发现这一切都呈现在眼前。”
“我们村基础不错,但缺乏专业运营人才,宣传也是发展的一大痛点。总的来说,就是缺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离不开人才。通过走访村干部,团队了解到母岭村正在推进桂花酒SC认证,计划开发桂花精油、香薰和护肤品,急需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持。在调研基础上,队员们给出了引才对策,建议出台青年返乡创业政策,引入专业团队负责运营、推广和研发,补齐销售与宣传的短板,在推动产业链拓宽升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和发展乡村文旅。
母岭村将环境整治常态化,打造出“一季一景”——春有油菜花、夏有荷塘、秋有桂花的大美画卷,以景观吸引客流反哺产业。团队意识到,发展全域旅游,充分展现母岭村四季皆景的魅力,系统性提升村子整体知名度和吸引力,是破解文旅发展难题的关键。对此,队员们将镜头聚焦多元之美,精心策划拍摄了一部展现母岭独特魅力的宣传片,旨在打通一条新的宣传通道,让深山的“桂花香”与“荷塘韵”相映成章,吸引更多的潜在游客和消费者关注。23级会展专业郭杨梦佳说:“拍摄视频不仅是一份任务,更是一份扎根乡土、服务人民的时代责任。”23级会展专业吴欣怡也表示:“每一次对焦都是对乡村发展的重新审视,每一帧画面都在提醒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景观改造,而是需要产业、人才、文化等多维度的协同推进。”
这次社会实践,团队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带来的蓬勃活力,母岭村“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团队进一步研究“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后续,团队拍摄的微纪录片将在各大平台发布,并将持续探索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路径,带领更多青年学子用智慧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