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活”起来的畲乡文化——浙外学子用青年智慧唤醒龙峰振兴新动能



来源:教育学院 作者:谷伊倩编辑:赵振宇、张志华时间:2025-08-27

当青春朝气邂逅畲乡古韵,当文化传承牵手乡村振兴,会绽放出怎样的发展新花?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峰火不息”实践团深入杭州市桐庐县龙峰民族村,以“寻脉—焕活—赋能”为路径,用青年智慧唤醒畲族文化沉睡的生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谱写了一曲“文化活、乡村兴”的青春乐章。

寻脉:踏遍畲村,唤醒沉睡的文化瑰宝

初入龙峰村,青瓦白墙间的畲族图腾、巷陌深处的银饰叮当……处处展露出浓郁的畲乡氛围。为摸清该村的文化“家底”,团队走访村民、查阅村史,一点点揭开畲族文化的神秘面纱。“红色象征吉祥,蓝色代表大海,凤凰银饰象征吉祥。”村文化园负责人手持畲族彩带讲述其中的文化密码;民宿老板娘则端出珍藏的红曲酒,细数“浸米”“蒸饭”等数十道古法工序的奥妙。如何让这些静态的展品“活”起来?队员们带着思考,精心设计讲解词,将厚重的畲族文化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故事,让每一位游客都能触摸到文化的温度。

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文化园负责人

焕活:创意赋能,畲乡文化从“小众”“热捧”

“文化不能只锁在展馆里、藏在书本中,要让游客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团队成员的一句话,成为了“焕活”畲族文化的核心思路。为了助力龙峰村“出圈”,队员们用镜头捕捉村落的清晨薄雾与落日余晖,记录村民编织彩带时的专注、酿造红曲酒时的喜悦,将这些鲜活画面剪辑成宣传片,让更多人知晓“畲乡明珠”的魅力。此外,团队还积极参与沉浸式活动策划,让畲乡文化在游客们的互动中真正“火”起来。

团队参与策划高山流水席活动照片

赋能:成果转化,催生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看着你们传故事搞活动,游客来听畲歌学织布,我才发现,原来最美风景在自家门口。”民宿老板娘的感慨道出了文化在“活”与“火”中展现的独特魅力。在团队的助力下,红曲酒成为“网红伴手礼”,彩带编织变成游客体验项目……队员们搭建的文化桥梁,让非遗手艺接轨现代文旅,让乡村资源变成发展资本,老墙酒坛、古樟欢笑、石板酒香,这些生动的场景,都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共鸣:双向奔赴,青春与乡土共绘振兴画卷

畲乡的经历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行走的思政课堂。“文化传承藏在掌心温度里,淌在村民与游客们的笑容中。”23小教1班徐静娴的感悟道出了实践意义。从“寻脉”的小心翼翼到“焕活”的创意迸发,再到“赋能”的收获满满……在这场青春与畲乡的双向奔赴中,浙外青年用脚步丈量畲乡土地,用创意激活文旅表达,在乡土碰撞中展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