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的金华东阳佐村镇,因一群年轻人的到来焕发出别样活力。今年以来,浙江外国语学院“一格桉树”助农团队循着乡村振兴的号角三探佐村,以“数智”为笔、以专业为墨,通过调研赋能、直播带货、品牌打造,助力当地优质农产品“出圈”。
佐村镇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也面临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亟需更有效的传播与推广。“能不能用设计专业所学,为家乡做点实事?”作为土生土长的东阳人,一个念头在设计系大一学生葛昊毅的心中生根发芽。带着这个念头,年初返校后,他主动联系中文、国商、教育等学院的同学,共同组建“一格桉树”乡村振兴助农团,由此踏上助力佐村农产品“出圈”的征程。

调研先行:摸清脉络找准助农方向
“乡村振兴,不能凭主观臆断,得先摸清‘家底’。”团队深知,有效帮扶必须建立在对当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年初,团队首探佐村,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与佐村镇相关领导干部们进行了深入座谈,从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到销售困境、发展愿景,队员们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并明确了以“数智”手段推动特色农产品“出圈”的工作思路。“乡村振兴正需要你们这样有想法、有技术、有担当的年轻力量。”镇里相关负责人的鼓励,进一步坚定了团队的助农决心。
年中渐暖,团队再访佐村,聚焦当地特色树莓产业开展重点调研。队员们走进树莓种植园,与果农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在种植、储存和销售环节遭遇的困境。“我们这树莓甜得很,就是不会搞包装,一辈子种地不懂‘吆喝’。”“果子熟了只能在村里卖,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烂掉,心疼啊!”果农们的叹息,让团队深刻地意识到帮扶的紧迫性。经过数月跟踪调研,团队不仅摸清了佐村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痛点,也为后续精准制定助农方案夯实了基础。
数智赋能:直播带货激活产业活力
“家人们看过来!我们现在就在佐村的树莓山边,‘佐村有礼’的系列产品新鲜出炉啦!”盛夏酷暑,团队三驻佐村,一场以“佐村有礼”为主题的直播系列活动火热开启,吸引了千余人次在线观看和互动,为当地农产品销售按下“加速键”。直播间里,队员们化身“数智新农人”,在镜头前熟练展示树莓酱、树莓饼干的制作工艺,推介树莓主题帆布包等文创产品,讲解文创周边的设计理念与文化内涵,还将当地红薯片、高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一一呈现。在团队的助力下,从单一鲜果到多元加工品,从农产品到文创周边,“佐村有礼”产品矩阵逐渐形成,不仅丰富了当地产品形态,还有效延伸了农产品价值链。

谋划长远: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是关键。“直播带货不是终点,要帮助佐村增强‘带不走的’发展能力。”带着这样的思考,团队专门开展“数字课堂”培训,向当地农户、合作社成员传授电商运营、短视频创作、直播技巧等技能,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数字营销队伍。此外,团队专门为“佐村”系列农产品设计了统一的视觉形象和品牌叙事,计划以树莓产业为起点,逐步覆盖更多农产品品类,实现从“点”到“面”的品牌拓展;还将调研成果整理成详实的报告,供佐村后续产品发展规划决策参考。
从寒冬到酷暑,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召唤,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数智”动能。实践经历也成为队员们成长路上的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我们不仅用专业知识帮到了村民,更在奉献中锤炼了真本领、坚定了理想信念。”队员们纷纷道出内心的感慨。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佐村发展,进一步推动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故事更加精彩。
摄影:朱书凝,陈舒洁,黄鑫烨,吴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