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西语学院多支实践团队循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奔赴金华磐安、衢州龙游、丽水遂昌的田间地头,聚焦“文化创意赋能产业升级”“儒商精神传承乡风文明”“党建结对助力基层治理”主题,发挥专业特长,将青春动能注入乡村沃土,在实践中书写以学促行、以行助农的青年答卷。
创意赋能,让磐安蜂蜜飘出“品牌香”
“我们从调研中捕捉蜜蜂与药材花之间的自然关系,把它转化为视觉语言。”在金华市磐安县黄林坑村,“青杨筑梦”实践团努力为打响“浙中蜜蜂第一村”这一品牌献计献策,“每一次方案修改、每一场直播,都在把我们眼中的‘甜蜜’真实地传递出去。”
初到黄林坑村,团队便扎进养蜂户家中,倾听村民讲述世代养蜂的故事。“当地蜂蜜‘药食同源’的特点,正是最亮眼的卖点!”基于这一核心发现,团队决定围绕“药用植物花蜜”打造差异化品牌方案。为让方案设计贴近乡土又契合年轻审美,队员们深入村巷山野,俯身观察老旧蜂桶,用镜头捕捉蜜蜂采蜜的灵动瞬间,将自然元素转化为视觉语言。最终,一套以“蜂潮双生”为主题的品牌升级方案落地,既着眼打造融合蜂群、药材花元素的IP形象,又有兼具设计感与实用性的蜂蜜产品包装。团队还制定了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策划方案。“第一次觉得咱村的蜂蜜有了‘大品牌的样子’!”村民们捧着新包装的蜂蜜,笑容里满是认可。

文脉传承,让龙游儒商精神“活起来”
“古码头的‘公平秤’门楼,藏着龙游商帮‘义利兼顾’的智慧!”在衢州市龙游县团石村,“商驿初心,四海知行”实践团队开启了一场儒商文化寻根之旅,探索解锁古村“以文兴村”的新路径。团石村曾是龙游商帮的重要商埠,见证过“无龙不成市”的繁华。团队实地考察商埠遗址,走访当地个体经营户,与村委干部座谈,深入探寻将古村传统儒商文化融入现代经济发展的方法。队员们还走访了村中15家个体经营户。基于调研,团队建议开发“商帮文化研学路线”,让游客跟着古码头、老商铺追溯商帮故事;设计“商帮主题剧本杀”,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演绎当年贸易场景。这些创意让沉寂的儒商文化有了“新玩法”,获得了村委的肯定,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灵感。

实干助农,让遂昌塘下村“旧貌换新颜”
丽水市遂昌县塘下村的蜕变故事里,藏着浙外“结对丽水”实践团的实干身影。团队扎根塘下村后,第一时间查摸问题痛点。虽然村里依靠生态优势,确定了“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的产业思路,但其农产品仍然面临着销路受阻问题,村容村貌也需要大幅提升,才能吸引游客驻足。针对“卖货难”,队员们化身“农产品推销员”,一边对接电商平台与线下商超,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一边策划农产品展销会,让优质农货直面消费者。“以前愁货卖不出去,现在订单都从网上来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随着销路的打通渐渐地绽放开来。同时,团队还加入环境整治行动,跟着清洁人员清理积存垃圾,给栽种绿化的师傅搭把手,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

三支团队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奉献中深刻理解了国情民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未来,他们将继续扎根基层、发挥特长,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展现青春作为,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