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28日,14名来自浙外英文学院,西语学院,中文学院,商学院、创业学院及教育学院的学生,在吴昊老师的带领下,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开展“优大-浙外短期交流计划(全球胜任力)”研学项目。

学术赋能:打造“实用+深度” 的国际化课堂
本次项目课程体系紧扣“全球胜任力”培养目标,创新性地融合了语言提升与学术探索。贯穿全程的“雅思特训营”采用了一系列趣味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突破语言壁垒。从初期跨文化交流的紧张,到能够自信地进行英文演讲与学术讨论,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语言表达技能,更打开了理解世界的新窗口。拉曼大学精心设计的学术讲座与实践课程同样亮点纷呈,内容涵盖马来西亚多元教育体系解析、中马关系历史脉络梳理、AI时代数码技能需求探讨以及“地方创生”案例研究等多方面,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还为他们搭建了“理论学习-实践思考-国际比较”的完整认知框架。

文化浸润:在行走中触摸多元共生的温度
研学不止于课堂,更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浙外师生走进金宝锡矿博物馆,透过百年锡器与采矿工具,读懂华人矿工与马来原住民共筑“锡矿王国”的历史;漫步马六甲荷兰红屋与鸡场街,在殖民建筑与中式骑楼间,感受不同文明的交融碰撞;探访槟城姓周桥水上高脚屋,听当地居民讲述华人下南洋的乡愁故事。最让学生们难忘的是文化体验中的“双向互动”:跨文化交际工作坊上,学生们试穿马来“纱笼”“巴汝”,在导师指导下解读不同族群的礼仪禁忌;手工课上,用印有马来传统纹样的布料制作卡套,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这些经历让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温暖存在。

交流成长:在跨文化历练中蜕变与绽放
28天的研学生活,成为了学生们突破自我、实现成长的宝贵经历。学生主动参与英文小组汇报展示;初次接触田野调查的学生,尝试用访谈技巧挖掘地方历史细节;在槟城残障人士支持中心,学生们被残疾人朋友制作手工皂与点心的专注打动,更深刻理解“尊重与共生”的意义。正如学生们感受到的:“这段经历让我们明白,全球胜任力不仅是会说外语,更是能以开放心态理解差异,用温暖善意拥抱世界。”
闭幕式上,两校师生欢聚一堂,拉曼大学副校长钟志强感慨:“这场交流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友谊的播种。”

此次拉曼大学暑期研学项目,是浙外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的一次新尝试。作为学校设立的首个海外研修基地,该项目紧密围绕“全球胜任力”这一核心目标,以提供高水平国际交流与传播体验为目标,创新设立语言提升、学术探索、文化体验等多维度、立体化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端国际化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