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中文学院马丽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方璐怡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09-23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马丽,女,复旦大学博士,我校中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汉语称谓、词汇史等。
  漫步江畔,看春水盈盈;流连山中,望雾霭流岚。唐诗的旷达飘逸与宋词的柔媚婉约无一不映射在她的心中。一杯清茶,一盏明灯,一卷唐诗,便让她遨游于万仞之上。细读那古汉语,寥寥数笔便是笔底春风,如同传世的艺术品又敲开了她的心扉。来自于唐诗宋词的温润与古汉语的熏陶,沁出了她的刚毅与柔情。她就是中文学院的马丽博士。
  “我从小就很喜欢古典文学,喜欢散文小说,从选择这个专业,到深入研究古汉语,都一直是自己所爱。”习惯忠于自己内心的马老师热爱着自己的事业。从对唐诗宋词的情有独钟到被古汉语的魅力所折服,她都是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如果恰是你们所喜就请好好享受这四年课上课下的学习时光,扩充自己的阅读与知识储备。如果不是,也可以当作一次机遇给未来多一种选择,毕竟大学学习生活是自由的,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习惯与态度。”这是她对学生的建议。真正喜爱的事物和坚持的义理,会让人不计艰辛得失的去追求、维护而俯仰无愧。
  最初来学校教书的她,因为没有课堂教学经验,无法将所学所感融汇贯通在讲台上。为了让课堂更加丰富,她用心收集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历练,想方设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任何事都需要一步一脚印积累,做学问和课堂历练同样重要。现在的工作学习对我而言已经得心应手一些,希望我的学生们将来走上讲台或者其他岗位都能从容一些,将失意和挫败感当作对自己的历炼。”
  教师对于学生是一种指引,刻意的引导不是好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引导才是更好的选择。 “上她的课很充实,她经常说,作为一个文科生,要有对文字的‘敬畏感’。她以身作则,古代汉语课常常一个字会推敲好久,我们感触很深。” 中文学院2014汉师2班学生朱莎如是说。2014级汉语国际教育的徐洁同学认为,第一眼觉得是个很可爱的老师,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发型。接触下来觉得马老师非常严谨认真,她会在我们课前演讲完认真地做出评价,包括很多细小到我们都不注意的地方,例如标点符号,文献引用等。
  马老师对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高等教育应该遵循传统也要打破惯性,学习离不开阅读离不开理解课本里说的知识,但是教师和学生具有个体的自由和发展属性,学术不断探索未知,定论可以被推翻,我们更应该启发学生质疑的声音,培养一撇一捺的人;能够独立思考、为自己做出选择和为自己的选择去努力的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要做什么的人是高等教育亟需改革的关键。”马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拥有独立的精神,大胆提出质疑,挖掘深层次的细节。
  思绪又回到那个细雨如丝的下午,马丽老师依旧站在那里,清浅又直爽地微笑、说话。那些充满鼓励的和思辨性的话语荡漾在心头,挥不去的是她站在课堂时激扬文字的身影。望着凝眉思索的她,想起一句话:玫瑰即玫瑰,花香无意义。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方璐怡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6月14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