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中文学院应学凤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张茜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09-30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应学凤,男,浙江大学博士,我校中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等。

  中文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凤哥”。一些活泼的学生称自己是“凤哥”的粉丝“凤梨”。当记者采访“凤哥”的学生们时,他们似乎可以聊到数不清的话题。这位被称为“凤哥”的老师就是中文学院应学凤博士。
                授业解惑,课堂与生活的结合
  应老师主要负责讲授《语言学概论》这门课。这是一门比较偏理性思维的中文专业课程,但是“凤哥”总是可以把课上得幽默风趣,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沉迷其中。教学生活化是应老师的特色之处,他不会简单机械地向学生们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将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案例阐释语言学的现象与规律。譬如,应老师曾用“提笔忘字”这一生活中常见现象来讲解“脑桥短路”的知识,将原先陌生抽象的名词变为了日常中熟悉的生活常识,更利于学生们理解。
  在他看来,教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的。课堂上,“凤哥”会让同学们运用各自家乡的方言,以更好的理解语言符号的发展变化。除此之外,“凤哥”还经常和学生们分享一些他出国学习、旅游的所见所闻,希望他们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在他访学期间,他发现中美大学生承受的压力是不同的。美国采用的是一种“大纲式”的教育,老师会为学生们概括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去尝试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不仅让学生将知识内化,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凤哥’去越南旅行的经历,他无意中在牌匾上发现了越语与中国古汉语的联系,这不得不让我佩服凤哥对语言的敏感度。”一位“凤梨”这样回忆说。
                以友相待,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就算分母再大,你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分子。”这是“凤哥”对他的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有一次他和几个学生一起在餐厅吃饭,当闲聊起未来的规划,一些学生表示想要读研却感觉希望太过于渺茫。这是,“凤哥”耐心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并希望学生们不要灰心,勇敢地走下去,努力做到最好。
  作为老师,讲台上他授业解惑,走下讲台他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凤哥”经常在朋友圈与学生们互动,与大家一起PK“微信运动步数榜”。“您好,您的凤哥表情包已到账”,学生们还将他的表情包做了整理,各种端庄、搞怪的“小公举”形象配上几个专有名词后都让大家忍俊不禁。
  临近期末语言学考试时,应老师专门发朋友圈鼓励同学们:“送给为语言学概论课程考试而奋斗的你们。今天是第二境界,明天考完是第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凤哥”是一位十分具有亲和力的人,说话的时候永远都是温文尔雅的,低沉的男声散发着一种儒雅的魅力,再配上那朴素的笑容,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喜欢他。应老师的学生这样评价。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张茜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9月27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