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中文学院张萍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张茜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10-14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张萍,女,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我校中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中西比较诗学、西方文论、海外汉学等。
  在张萍博士的脑海中,那些记忆中的风景如此清晰。火红的石榴花一次次开满别离之渡,在多年后的今天,它们依然明艳,明艳到足以照亮往昔,通向未来。
                 梦想与坚持
  青春是浑然不觉的飞扬,是一场场永不停息的旅行。张萍老师喜欢跋山涉水,从蒙山沂水,到济南、北京、杭州,再到各地的名山大川,人生的不同阶段开启了一场场旅行,而旅行中的梦想和坚持,正是她性格的体现。“有梦想,能坚持,然后听天由命,说不定上天会眷顾你呢!”抱着这种“侥幸”心理,她曾独自一人登上黄山的鲫鱼背,在天都峰上的石桥之下,经历了一次风云变色。“那种海雨天风独往来的孤独和振奋,那种对自身之渺小的感悟、对造化之神奇的敬畏,让我觉得,冒险是值得的。”
  不惟旅行,人生亦然。本科阶段,张老师求学于山东师范大学。她的经验之谈是,一定要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她说,青春并不是用来挥霍的,充实的岁月回想起来才更有意思,那种追梦的热忱和坚持的精神会融进血液里,跟着你一路前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和关键时刻影响你,塑造你。
  大学四年,张老师从未把山师当作最终的落脚地,而是心心念念想要通往更高的筑梦之所。在保研和考研的十字路口,她也曾犹豫彷徨,最终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那时候,考研就是我的救命稻草,要么天堂,要么地狱。那段岁月给予我的不只是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梦想成真,更是一个自己都未曾认识的自己。从此我相信,所谓的奇迹,就是不打折扣地为了梦想去拼,所谓的幸运,就是付出总有回报。”现在回想起来,山师已成了一种割舍不去的怀念。“青春在哪里都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要生长它便用尽全力。绿,只有一季,无论绽放在哪里,它都会感谢那片土地。”
                 学术与生活
  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硕和读博的六年,更像是一场修行。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敬业的老师,是激励张萍老师在人生道路上勇猛精进的榜样,他们共同展现了广阔而深邃的学术空间,又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生活的意义。他们的言传身教诉说着这样一种理念——选择学术,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学术之于学者,不仅仅是谋生之具。而导师的睿智与坦然更使张老师懂得,“有意思”是“做学问”的“原典”,著书立说不是“为稻粱谋”,而是因为“有点意思”,写文章才能沉稳有力、气度从容,做学问才能沉潜阔大、日进无疆。
  张老师的学位论文正是将学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尝试。晚清域外游记的形象学研究,其实是考察“过渡时代”的人们如何审视“他者”和“自我”。晚清域外游记在时代的大潮中展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的自我认识。通过研究,张老师意识到,认识自我与认识他者是一体的,对他者的思辨实际上是对自我的思辨。对于自我而言,他者意味着一种可能的世界,他者使自我正视自身以外世界的存在,从而使得自我的存在变得自觉。
  时光匆匆如逝川,同门同窗终于各自远行,而张老师谈及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是同门师弟患病。虽然有导师、同学、学校不遗余力的帮助,师弟后来还是去世了。她曾目睹师弟在病情初现时的故作乐观,在病情好转时的满怀希望,在病情恶化时的痛苦和挣扎,还有最后时刻的不甘与留恋。“命运就是如此,有人幸福,有人不幸。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利,还可以勇往直前,就已经是‘幸莫大焉’,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生活?又有什么理由消沉和放弃呢?”
                 最好的我,最好的你
  成为“青椒”已经三年,张萍老师说,看到学生,第一感觉就是羡慕加亲切——理所当然的青春,迷茫中无限的可能,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在她看来,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既要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萌发研究兴趣,在课堂上播下学术的种子。这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功底,而且要用心钻研教学规律。而教师的角色又不仅于此,正如哲人所言,“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张老师说,要想成为合格的教师,先要成为“最好的我”,这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当记者与张老师谈及对学生的期许时,她说:“人生有许多条‘林中路’,我们注定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要患得患失。成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活正是在未知中变成已知,只有在承受未知的同时,将此时此刻变得充实,明天才会成为你喜欢的模样。只要沉住气,踏踏实实地走,终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自己所能成为的‘最好的你’。而那些路边的风景,美妙的情缘,也终将会在时光的淘洗中日渐清晰,成为永久的珍藏。”
  青春是一剪飞燕,划过天空,展开梦想。青春是一袭白裙,拂过湖边的依依垂柳,撩拨起崭新的希望。张萍博士途经学生的青春,守望着他们的绽放,正在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并静静期待着学生成为“最好的人”。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张茜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10月11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