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科技学院赵亚菲博士



来源: 作者:王晨钶编辑:樊朝刚时间:2016-12-23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赵亚菲,女,浙江大学博士,我校科技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泛函分析、算子空间和算子代数等。
  谈起数学,几家欢喜几家愁。讨厌数学,因为它枯燥、难懂;喜欢数学,因为有它的奥秘。“为什么我会一直喜欢数学?因为我遇到难题不会放弃,在最终得出答案的时刻,它带给人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是无可比拟的。”这个热爱数学的人便是我校科技学院赵亚菲博士。
  何谓“三苦”精神?便是学习上刻苦、生活中艰苦、精神上忍受痛苦。“一进高中,每次开会,校长都会跟我们提这‘三苦’精神。高考临近,天气已然炎热,校长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就不让我们开风扇。”赵老师回忆道,“高中的‘三苦’精神让我受益匪浅,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力,还提高了我们的心理承受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吃苦的经历是种财富。”在求学的道路上,赵老师不仅有“三苦”精神的鞭策,更有很多同学和老师的陪伴,这些都激励着她前行。在她忙于考研时,室友帮她分担学习委员的工作,甚至连床单都替她洗好晒好。工作后,她还坚持参加导师主讲的讨论班,每学期初,需要确定讨论时间,导师都会先问问她的时间安排。有一次因她临时改动时间,导师便为了她奔波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每每想起这些事,我都会很感动。”赵老师感慨道。
  2015年9月,赵老师入职我校。在这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她时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不管知识储备有多少,教学观念有多先进,作为老师,一定要了解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如今有这么一种现象,不论是上课,还是听学术讲座,总会有学生踩着规定的时间点到达,这在无形中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赵老师认为教师要发挥模范作用。上课时要提前到达教室,学生在潜意识里也会改变掐着点到的观念。“赵老师成功地诠释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她教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作为一名数学专业教师,她有一种感染力影响着我们刻苦钻研。”2016级数学1班的张屹莉同学说。
“学生的细心让我很感动,有几次上课前我发现有学生主动上来把黑板擦干净。”赵老师笑着说。在提到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时,赵老师认为,学生要不断增长知识,专业性要强;要提高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锤炼心智,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要懂善恶,知美丑,具有分辨能力。
  “做科研,最深的体会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做出成果,就需要多看书、多思考、多交流。现在不可能一个人封闭起来做科研。我们必须知道国际前沿问题是什么,是否有研究的现实意义。”赵老师所研究的理论数学很难出成果,即便出了成果,由于证实理论涉及的知识点多,审稿周期长等原因,研究理论数学的收获与研究应用数学相比,不会很多,影响也不会很快显现。针对这种问题,“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是真的喜欢理论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做出成果,那就能够抵制住外界的诱惑,研究成果是不能用金钱和名利衡量的。如果国家做理论数学研究的人都转成了应用研究,这就说明国家的数学研究在退步。”
  “三苦”精神激励她努力成长,教书育人无愧她播种桃李,专注科研提醒她不忘初心。“做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赵老师正坚定地迈向这个目标。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王晨钶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2016年12月7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