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安晓静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蔡佩希编辑:杨秀中时间:2018-11-29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安晓静,女,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我校中文学院国际文化传播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新媒体使用、消费主义与身体审美、影视文本与集体记忆、国际文化传播等。

  记者与安老师初次接触是在电话里,初闻其声,温柔而不失利落。初见其人,在暖色的灯光下,她目光温柔却坚定,姿态平和且从容。

计划在前 行事在后

  安老师本科就读的专业是英语文学,但她更喜爱传播学。在她看来,新闻工作者是历史记录者,能够将人类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系统地展示。于是,她决定考研,专门从事传播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传播梦,安老师对备考做了滚动式规划:近期详细,远期粗略,留有余地,定期修订。最终,她成功地敲开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大门。
  如今,站在三尺讲台上,为一群怀揣梦想的学生授课,安老师深感责任重大。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将本节课内容在脑子里面过一遍,并在课后及时回顾、反思和总结。对她来说,做好教学计划,改进上课方式,改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堂,是她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安老师坦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一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一个好的计划会让任务顺利进行,有事半功倍之效。

跳出舒适区 培养独立性

  在班级管理中,安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囿于中学的伴随式教育观念,紧缩在舒适区与安全区,这与培养当代高素质大学生的要求是相悖的。于是,她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收获成长。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安老师的课堂不仅仅普及理论知识,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她经常会布置个人或者小组形式的实操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或许你想要的是个苹果,但你得到的可能是个梨子,这样看似无可奈何,令人沮丧,但你需要做的正是调整心态,一往无前。”在面对选择时,安老师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心态。

与生为友 教学相长

  安老师说她喜欢在香港求学时的师生相处方式。她记得,当时老师会主动邀请班里所有同学到家聚会,并准备各种小点心,放上舒缓的音乐,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可以是研究课题上遇到的困难,可以是最近自己的状态等。这种party的方式,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学生收获友谊和知识。这也是安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方式。
  教学过程中,安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对知识没有太大的探索欲,不爱思考,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作业,很难学有所成。在她看来,为了做好一份课题,学生应该主动查阅各种资料,钻研各类文献,虽有废寝忘食之时,日以继夜之事,但那是对知识的敬畏。她希望学生真心求知,认真求学,不辜负最好的年华。
  安老师说道,大学的意义在于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希望大家可以找到真心所爱的事,抓住不可错失的青春年华,用独立清醒的视角来看待人生。

学生记者:蔡佩希  责任编辑:杨秀中

采访时间:2018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