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李兰博士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宋珂欣编辑:杨秀中时间:2018-11-29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我校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我校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我校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李兰,浙江大学金融学博士,我校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快请坐。”李兰老师眼里透着温和的笑意。初次见面,双方都有些拘谨,随着采访的展开,记者发现这位老师非常平和可亲。

坚定信念 广泛猎取

  本硕博连读近十年,浙大见证了李老师的整个青春。回忆起初入大学的日子,李老师依然对学长学姐的一句话记忆犹新:确立好自己的目标,务必以学业为主。于是,她从大一起就坚定了自己要保研、读博的信念。
  以学习为主并不意味着放弃其他的一切。李老师兴趣广泛,在大学期间参加了校学生会、旅游协会、艺术团等社团组织,有时为了工作要忙到凌晨两点才能睡觉,如此紧张的生活节奏之下,学习成绩不降反升。“可能恰恰是因为忙碌反而整个人的状态都很积极、很有干劲吧!”面对记者的疑问,李老师笑着解释到。

主动学习 勤奋自律

  如何在组织和学业之间维持平衡?李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主动学习”。“我对什么感兴趣看什么,不会什么看什么,有时候我们发现课堂上老师讲的一个知识点明明很简单,但自己就是绕不过弯来,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针对性学习。”李老师告诉记者,当成功解决一道难题时,你会非常有成就感。她坚信,好的学习状态不应该是负担,而是要把不断吸取新知识作为一种习惯。
  读博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进行苦涩艰深的学术研究、面对不断被打回重改的论文,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李老师也没有放弃,一遍一遍地改。“之前改论文有多痛苦,通过的那一刻就有多幸福。”她从来都把压力当动力,每天雷打不动地六点半起床,读一个小时英文再去上课,数年如一日的勤奋与自律让她在求学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  

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谈及父母,李老师动情地说道:“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我什么,没有让我必须考到什么名次,他们只是在每一个我或是摇摆不定、或是害怕退缩的时刻鼓励我。”家人的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他们给了我们直面困难的勇气。
  成长也需领路人。读博期间,李老师的导师已经六十多岁了,每天都是三点睡觉,六点起床,这种自律深深感染了李老师。老师为人谦和,跟他相处起来很舒服,不仅是知识方面,在为人处事这方面也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

  “想做就去做,去尝试无数种可能。”李老师寄语学生。当我们还是个学生的时候,虽然一无所有,但相应的也没有那么多负担,这时去尝试一件事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是最小的,往后你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再想尝试什么就会背负很大的压力,比如家庭的负担、朋友的评价等,所以趁现在想做什么就去做,通过不断地尝试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挖掘自己更多的潜能。

学生记者:宋珂欣  责任编辑:杨秀中

采访时间 201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