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学人:科技学院游金宗教授



来源: 作者:编辑:时间:2013-02-25

编者按: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是大学的重要标志,他们教书育人,更以其治学态度、精神品格丰富充实大学文化。
    为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园媒体中开辟专栏,陆续介绍“浙外学人”,宣传展示他们的风采,介绍他们学问人生的多彩经历和至深感悟,弘扬他们的高尚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加快建设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而奋发努力。

 

   

    游金宗,男,江西乐安人。博士,教授, 1966年3月出生,民建会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工程咨询专家化工生产技术组专家,浙江省高校第六批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负责人。2003年获深圳市优秀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荣誉称号,2009年获2007-2008年度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相关的教学、药物合成工艺创新研究及产业化相关的科研工作。承担《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化学制药工艺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分析质量控制与监督》等药物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科研方面,进行药物原料及中间体创新工艺及产业化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的产业化科研项目中,有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1项,省重点科研工业项目1项,省高校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近几年完成的产业化项目中,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级科学技术奖2项,地市级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16项,13项为第一完成人,现已授权专利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

    我出身农村,很小的时候被民办老师骗进了学堂。当时虽然还没有高考,但好的学习成绩同样也能为父母的脸上争光,出于自尊,或许为了父母亲的一句表扬,也就很自觉的“好好学习”,以便能“天天向上”。1981年,糊里糊涂的进了师专,学的是我原来一直不太喜欢的化学专业,因为我的高考成绩就化学好一点。毕业后,进入了一乡镇中学,成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从初三教到高三,刚好教了一轮。在中学老师阶段,经历了第一个教师节,经历当“灵魂工程师”的自豪,尽管当时的工程师更受人尊重。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当过老师,当过工程师。有中学的从教经历,有大学的从教经历。工作过的企业有国企,有民企,还有短暂的外企工作经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大学老师这一职业,可能大学老师更适合于我,或是我更喜欢大学老师这一职业。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不仅仅是让学生背几个反应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自己专业方面的能力。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浙外从教近十年,我的课主要是一些专业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同时知道“为什么”。育人,要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很多的言论自由的同时,对很多的现象也给放大了。作为大学老师,在日常,在课堂,有必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什么都信不好,什么都不信同样悲哀。
    为了更好的担当起大学老师的这份责任,在教书之余,我注意在科研、学科建设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已,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更贴近社会,使学生学到更多走上社会之后能实用的东西。在浙外的几年,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承担一些科研工作,特别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产学研项目。通过科研,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该培养什么的学生。

   从教寄语:做人做事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