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人游学】教育学院郑丹丹老师



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丽莎编辑:薛海丹时间:2020-11-20

  编者按: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我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教师,我校持续推进教职工国(境)外进修计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访学深造。为推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新开辟“浙外人游学”专栏,陆续介绍公派研修归来的在校教师,展示各位老师的留学感悟、治学精神、教学探索和学术成果。

3AA1F

郑丹丹,女,教育学院老师,主要研究比较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2017.08-2018.08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理工大学访学。

2017年8月,教育学院郑丹丹老师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理工大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访学。

在踏上枫叶之国——加拿大的第一时间,郑老师就在多伦多机场被上了第一课——慢。办理入关手续时,海关的打印机出现了问题,帅气的签证官便笑呵呵地让她在等待区等待。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郑老师开始焦虑:“怎么这么慢呢,是不是个人资料有啥问题呢?”机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看到坐立不安的郑老师,笑眯眯地跟她说:“你到了加拿大,需要学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慢!”果然,后续在加拿大学习、生活的一年中,郑老师深切地体会到了加拿大民众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探究加拿大教育过程中感受到了慢节奏的教育风格。

在加拿大访学的一年时间里,郑老师认真地考察了安大略省的十几所中小学,这让她对当地教育发展模式有了全新的体悟。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加拿大的中小学已经取消了教材,教师对一学年教学内容安排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在不同学段之间又存在着很强的衔接性。比如在公办小学里设置两年制学前班,尤其第二年就会开始注意与小学一年级的衔接过渡等。

这种与国内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大区别,同时也给了郑老师启发学生从容地学习、升学,在学习内容方式上都能够实现较为顺畅的衔接, 这就是从容的、慢节奏的、具有相当自由度的教育”回国后,郑老师既把这一教育理念完美融合进教学课堂,也通过言传身教细细地讲授给学生。18小学教育1班的杨礼宁同学就很喜欢这种方式,“郑老师讲课总是娓娓道来,语调温和自然,具有吸引力和亲切感,整个课堂氛围很和谐。”慢下来,层层递进,既不失教学的重点,又能营造生动亲切的教学氛围。

虽然教学节奏慢,但加拿大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一位白发苍苍的小学退休教师讲授的一堂科学课郑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位老教师授课时只提出了一个关于机械原理的科学主题,便提供各种材料让准教师自行设计教学并尝试做出成品,讲述自己的教学方案设计、问题解决思路等,让准教师同时从教师与学生双重角度进行思考。“看着跃跃欲试的准教师们,我深刻感受到教师教育过程中引导准教师们角色及时转换的价值。”郑老师感慨道。

借鉴这一课堂模式,郑老师回国后及时地将访学收获与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中增加了许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任务。她尝试着在讲解知识点前插入一些教育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发言,用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们活跃思考。同学们发言内容多样化,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案例,我觉得对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和理论知识的巩固很有意义。而且郑老师的课多是早课,一轮讨论发言让昏昏沉沉的我完全清醒并进入积极的课堂状态。我已经把这个方法记在小本本上了,以后我成为老师了上课也会用!这种模式对杨礼宁同学来说很是受用。

“我会更多推动学生以比较教育的思维有选择地关注不同国家的教育问题,更进一步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注重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分析教育问题的机会。”郑老师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郑老师在加拿大曾旁听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课程,并参加过若干门线上授课的课程。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这些知识储备为她开展线上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实践中,她认真备课,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努力把自己学到的技能运用到课堂。最后的结果没有让郑老师失望,准备充分的线上课堂大获好评。

“火红的枫叶、洁白的冰原、壮丽的尼亚加拉瀑布……生态加拿大让人流连忘返;不同肤色、不同口音、不同种族的文化融合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直到采访尾声,郑老师谈起这段经历还是感慨万分。“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人生不可多得的奇妙经历,丰富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慢下来,也许你会发现更多的风景。”

学生记者:王丽莎

责任编辑:薛海丹

采访时间:2020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