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人游学】科技学院教授姚旻



来源:宣传部 作者:朱晨晨 赵圆乐编辑:薛海丹时间:2017-03-06

  编者按: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我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教师,我校持续推进教职工国(境)外进修计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访学深造。为推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新开辟“浙外人游学”专栏,陆续介绍公派研修归来的在校教师,展示各位老师的留学感悟、治学精神、教学探索和学术成果。

  姚旻,男,科技学院教授,主要研究光场调控、光束传输变换、激光物理等;2014.03-2015.03在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
  带着追求知识的初心,姚旻老师踏上了游学的道路。他最终选择去美国迈阿密大学访学。这其中有一段渊源,原来在2008年,姚老师对激光谐振腔的研究产生了新的思路,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看到国外的一篇论文也涉及同样的研究对象,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他后来游学期间的导师。当年,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在仔细考量之后给对方发了一封邮件,双方一拍即合,最后共同发表了合作文章。有了这样一次愉快的合作经历后,姚老师在准备游学时也首先想到和她联系。由于前期的合作研究以及相近的研究领域,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磨合的时间,提早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导师非常热情,学术方面的造诣颇高,对我的帮助很大。”姚老师由衷说道。
  姚老师在迈阿密大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的传输以及操控。他告诉记者,光场调控是当下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方向。光场的调控细致到能够操控微米级、纳米级颗粒等,在相关器件的微型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谈及访学期间导师的治学研究,让姚老师感触颇深。在研究中他们常常为了一个公式的对错,一幅图里的某些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一个解释是否恰当,讨论上一两个小时,不断地对实验中、计算中的细枝末节进行思考推敲。最终在访学期间姚老师完成3篇学术论文,相继成功发表,并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
  谈到写论文中遇到的困难,姚老师笑言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国内就显得一般,到了国外更显不够,幸亏导师会帮着进行细致的修改,给了自己很大帮助。美中不足的是,访学后期,导师的教学任务加重,重心放在了教学上,所以科研上的交流也变得少了。从导师身上,姚老师感受到国外高校对教学的重视和制度的保障。以他的导师为例,虽然她只教授物理一门课,每周上两次,但是备课和课后答疑花去了她大量的时间。因此通过助教每周一次的习题课或习题解答课来分担老师们的任务,老师们就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科研中。
  访学期间,姚老师除了将时间奉献给学术,还特别留意国外高校的教学方式。他在导师的讨论课上发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就好比力学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从老师处获得知识,老师也可以从研究生讨论的论文方向中获得一些灵感,并运用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也就是说教学不仅仅是要布置任务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拓展他们的思维,放手让他们去思考。
  游学时,姚老师最大的感触就是可以安心地做科研。不但时间多了,身心也比较放松,能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他说回国后事情繁多,影响了学术计划。接下来要合理分配时间,好好地进行科研,不能浪费了以前的学术积累。最后,姚老师用这样的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游学感受:“在比较纯粹的时间让我去做了比较纯粹的事。”的确,在迈阿密大学融洽的治学氛围中,在那段自在却充实的时光中,他增长的不仅是学术上的知识,也有教学的阅历,人生的经验。说到迈阿密的好天气、好风光时,姚老师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他特别怀念和几个好友在迈阿密出游的日子。“游学对人增长见识非常有帮助,”姚老师说,“一方面深入研究,一方面走走看看,领略风土人情,放松心情。这和平常旅游是不一样的。”

作者:教育学院学生 朱晨晨 赵圆乐
责任编辑:薛海丹
采访时间:2016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