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人游学】国际学院杨立乾老师



来源:宣传部 作者:周迪编辑:薛海丹时间:2017-06-26

  编者按: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我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教师,我校持续推进教职工国(境)外进修计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访学深造。为推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新开辟“浙外人游学”专栏,陆续介绍公派研修归来的在校教师,展示各位老师的留学感悟、治学精神、教学探索和学术成果。

  杨立乾,男,国际处、国际学院老师,主要负责师生出国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会议的审批、留学生教学管理及港澳台相关事务;2013.09-2014.09在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访学。
  2013年9月,杨立乾老师前往英国西敏斯特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同时作为学校国际处的负责人之一,杨老师主要负责师生出国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相关对外交流合作事务。他告诉记者:“国际处和国际学院的工作是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一是将我们的师生送出去接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熏陶,二是通过引进国外教育资源,招收留学生为学校师生提供跨文化交流学习的机会。”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此行赴英国求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来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零距离体验英国文化和城市生活,扩大国际视野,增进跨文化沟通理解能力。
  杨老师坦言,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文化体验课。文化体验课上,导师每周三下午带领大家参观伦敦地标性建筑或特色景点,如大英博物馆、金融街、格林威治、海德公园等场所,通过旅行课堂的方式,让大家近距离感受英国文化。他还与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候的感悟:“在大英博物馆外围的白墙上有很多洞孔,我原本想不通为什么英国人不去修缮它,毕竟这样大大小小的洞孔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美观,后来听了导师的解说才明白,这些洞孔是二战期间的德国攻打伦敦时留下的弹孔。原本完整的博物馆因为战争伤痕累累,由此可见战争带来的危害是不可泯灭的。英国保留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战争痕迹,警示人们反对战争,珍惜和平。这也让我想到了原本在抗日战争时期饱受战争损毁的上海四行仓库,经过多方努力,四行仓库作为历史遗址,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四行仓库纪念馆时刻提醒着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当谈及访学期间难忘的事情,杨老师告诉记者:“临近放假,大家都纷纷收拾行李准备出行。我问班里一位来自日本的同学准备去哪里度假,对方回复说去撒哈拉。起初我很不理解,来之不易的假期为什么要去沙漠那种地方,对方说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有看过沙漠,非常好奇,所以要去。那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这种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原本在我看来沙漠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国家本来就有沙漠,不需要跑去撒哈拉去看沙漠。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自然风貌较为单一,所以对他们来说,很难在不出国门的情况下领略到其他自然景观。当时,民族自豪感真的从内心深处涌出。”在与其他国家的地域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杨老师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易,我们真的应该且行且珍惜。
  杨老师说这一年的游学经历,让自己处理国际事务工作的效率得到了的提升。英国的学习工作让杨老师对于英国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而通过英国扩大了自己认识更多国家的视域,也更为容易地理解他国文化。杨老师笑着说自己的“世界观”在留学期间渐渐变得更加清晰、立体。他特别感谢这段时间里的国际化交流经历,让他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在日后与外国人的交流中,能更容易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更能包容理解,相互尊重,使得国际交流友好顺利进行下去。同时,在看待国际问题上,也需要更加理性,不轻信,不盲从,不以偏概全。
 

记者:中文学院学生 周迪
责任编辑:薛海丹
采访时间:2017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