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人游学】中文学院教授马宏程



来源:宣传部 作者:李小雨、何映尔编辑:薛海丹时间:2019-03-18

  编者按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我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教师,我校持续推进教职工国(境)外进修计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访学深造。为推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新开辟“浙外人游学”专栏,陆续介绍公派研修归来的在校教师,展示各位老师的留学感悟、治学精神、教学探索和学术成果。

 

  马宏程,男,中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语言学理论;2016.9-2017.08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学。

  采访这天,天气晴好,空气中透着初冬的凉意,马宏程老师热情地给记者沏茶,驱散了所有的寒意。            

充足准备,厚积薄发

  回忆像望远镜,看远又看近。马宏程老师在2017年8月刚刚结束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访问。在交流中,马老师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去访学不仅是学院的要求,更是个人提升的需求。为此,马老师在读博期间就做了充足的准备,为出国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不仅提前做了计划表以及初步的调查报告,还联系好了美国导师。马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在《浙江学刊》《汉语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马老师对前往美国访学比较期待,他说:“美国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中心,也是生成语言学的发源地,而且美国多元的文化也为语言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深入学习是个好机会。”马老师到达美国后,走访了众多小镇,抓住机会与当地居民积极对话,并考察了多所语言学院。他深入调研美国的语言学研究的方法、环境、学术氛围,凝练诸多结论,写成论文。

汉语文化,广泛传播

  在美国,马宏程老师不仅就语言学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做了深入学习研究,还就汉语国际传播及汉语教育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马老师一方面查阅文献资料,调察汉语传播在美国中小学及高校里面的相关现状;一方面还深入当地的校园,考察汉语教学课程体系。马老师发现如今汉语国际传播如同一阵流行风尚席卷了美国。比如在犹他州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受限于师资力量,面对络绎不绝前来报名的学生,学校只能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招生。尽管目前美国多个州开展了汉语教学,仍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马老师还来到当地的孔子学院,对孔子学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在交流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谈起在美国风生水起的汉语教育,马老师深感我们国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日渐深远,身在海外的每一位华人都是满怀自豪与自信。

日常生活,丰富有趣

  在美国访学一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图书馆给马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再次说起图书馆,马老师仍赞不绝口。这所图书馆的藏书量居世界公立大学之冠,除了拥有多达1,700万种项目,包括900万本书籍、9万种定期刊物,还设有40多个学术部门。与丰富的馆藏相匹配的,是图书馆热情周到的服务、便捷的检索借阅程序和内容全面的数据库。令他意外的是,馆里中文书籍的收藏也是很全面。有一次,马老师在做课题的时候需要用到国内的专业书籍。他拜托朋友帮忙寻找,等待期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图书馆咨询。很快,他便惊喜地在馆里找到了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书。

  马老师还给导师和课堂上的其他同学带去了一些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包括手工制作的兵马俑陶俑,这些造型朴素复古的物件一下子就俘获了导师和同生们的心。由于语言不算十分流利,马老师和同学们在交流这些礼物的“来历”时,还引发了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大家没有立刻充分了解到其文化内涵。马老师自嘲道,虽然现在英语也不是很地道,但必然能解释清楚兵马俑是何方神圣了。

取长补短,丰富教学

  对时下热议的国内外教育的差异,马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差异比较明显的是国内外的教学模式。在美国课堂上,学生随时提问,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怎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显然国外的教育模式做得更好。当然,这更需要学生课前课后做足准备。这里又引出了关于学习效率的问题:在自主性增强的前提下,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能力的不同,最后效率的高低自然会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

  因此,马老师回国以后就对于教学职能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将改良的教学法落实到具体课堂中。他以“交互实践式”为核心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的改革与实践,申请教学成果奖,最后喜获一等奖。何谓交互?他严谨地说到:“大体就是老师的理论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入解释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师生之间,二学生之间,三理论学习和自主实践。”更应该传授给学生的,应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他将课堂营造成一个充满自主性的平台。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来,将交互实践式课堂发挥到了极致。这大概也是马老师访学归来最大的收获。

  “在中学里,我们伏案学习;在大学里,我们应该站起来,四面眺望。”马老师提出了在大学里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出去走,参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是不可分割的。

  马老师说到了大学生如何看到四年转瞬即逝的求学生涯,他对浙外的莘莘学子提出了殷殷期盼。假如每一个学子都是一棵棵小树,那么长出新叶,抽出新芽,最终成为森林,都需要时间。以读书思考为土壤,以心怀善良为阳光雨露,凭借坚持的品格,加以良好的指导,静待成长。茁壮成长的树木们必定势不可挡,直插云霄,来日必将汇成一片片林荫。

                                     

学生记者:李小雨(中文学院)、何映尔(中文学院)

责任编辑:薛海丹

采访时间:2018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