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


【浙外人游学】西语学院王忆停老师



来源:宣传部 作者:王洋洋编辑:薛海丹时间:2021-06-28

编者按: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升我校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与国际竞争的优秀教师,我校持续推进教职工国(境)外进修计划,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世界知名大学访学深造。为推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经验,提升我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学校新开辟“浙外人游学”专栏,陆续介绍公派研修归来的在校教师,展示各位老师的留学感悟、治学精神、教学探索和学术成果。

王忆停,男,西语学院老师,主要研究意大利语言文学、意大利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文化、中意文化交流。2017.09-2018.09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访学。

当记者来敲门的时候,看到王老师早已坐在办公室里并准备好资料,耐心地等待。在采访过程中,王老师的严谨和认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7年9月,王老师前往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对他而言,这次赴意访学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既是他读博计划中的一部分,也是他多年前为学习和学术科研所规划的内容。

谈及游学期间遇到的困难,他感慨道,即便已经学习意大利语10多年,但是去融入当地社会文化,参与到国外高校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尽快适应国外教授上课的模式和风格,还是会存在不小的困扰。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迎刃而解了。

王老师向记者分享了国外学习经验,首先需要与国外的导师保持紧密的关系,因为这能深刻影响学术研究成果的高低;同时不仅要分别跟着国内导师和国外导师的安排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也要充分了解意大利语言文学和教育方面的最新研究动向。他说道,“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得从意大利人的教学和科研以及一些最新的成果和思路进行了解”。

在意大利的课堂上,导师会对学生的自主性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学生主动跟老师要任务和材料,经常找老师进行汇报和资源的共享。二者就像两片驱动齿轮,经过磨合、加速,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动能。这次意大利访学之行,不仅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学习效能,对他日后的科研和学习都很有帮助。

在出国研修期间,王老师不仅按计划完成了双语版本的论文初稿,还发表5篇相关话题的学术论文,参与编译《新视线意大利语系列教程》10余部,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外语非通用优秀学术成果教材类的一等奖,参加5次国内的学术会议和12次国外的学术会议并积极发言。这些优秀闪光的工作表现让他不负众望地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两份奖学金。

在获得学术提升的同时,王老师的心态也更有紧迫感,并产生深刻的变化。“作为一个老师,如果长期不去学习、不去更新自己的知识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他幽默地将进修学习比喻成“充电”,教授学生比喻成“放电”,老师必须适时进行“充电”和“放电”。为期一年的国外游学,他完全处于一个“充电”状态,这次的“充电”之旅对他的信心,各方面的心态都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外游学,王老师时刻不忘自己是浙外人。每次学术会议上,他会首先介绍自己来自浙外,并郑重地介绍浙外;为期一年的访学,他不仅跟进与我校合作的四所学校相关业务,也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签订协议,希望让意大利更多高校了解浙外意语的现状和发展。

“教师的学习应是永无止境的,博士学位的获得仅仅是一个开始,是深造的一个试金石。”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中,他会继续保持自己“放电”“充电”相互协调的状态,同时会适当转变科研和研究方向,更好地去适应浙江省以及国家当前战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学生记者:王洋洋(西语学院)

责任编辑:薛海丹

采访时间:2020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