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型国际关系 浙外何为


浙外举行金砖与拉美发展战略研讨会



来源:西语学院 作者:陈楚涵 程静编辑:郑周璇 姚祥燕时间:2025-11-01

10月31日,学校举行金砖与拉美发展战略研讨会。本次会议以“深化认知、共谋未来:金砖国家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启示”为主题,汇聚来自俄罗斯、印度、巴西、阿根廷、智利等金砖及拉美国家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与区域一体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旨在为中国更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张梁,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EBRI)高级研究员罗纳尔多·卡莫纳致辞。

张梁指出,学校深化与北京大学的合作,深耕拉美研究,打造跨学科学术平台。他提出三点期待:一是凝聚智慧,深化共识理解。期待各国立足全球视野与各国发展实际,系统梳理多元经验,汇聚各方真知灼见。二是促进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希望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踊跃交流,让不同视角相互碰撞,不同观点彼此启发,激发新思路。三是务求实效,推动成果落地。期待研讨成果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中国与金砖、拉美国家深化务实合作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罗纳尔多·卡莫纳表示,金砖机制正成为“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的重要平台,推动成员国提升国际话语权与战略自主性。他指出,面对百年变局,深化金砖国家研究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战略意义,期待本次会议增进相互理解,提炼实践经验,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智慧。

会议举行了《他山之石——区域国别学研究文集》的新书成果发布仪式。该书系统集成浙外学者在区域国别学理论方法、新型国际关系、文明互鉴与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科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彰显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担当。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江时学以“如何研究金砖国家合作”为题,提出需明确区分金砖与双边合作,厘清相关概念,在客观认识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应用对策研究。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学系主任、巴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樊星在“文化共鸣与战略互信:巴西文化视角下的金砖合作与未来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以巴西文化独特的割裂性与复杂性为切入点,发掘中巴文化的深层共鸣,增强战略互信。

前智利驻上海领事馆公使衔参赞、浙江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应用研究所克劳迪奥·罗哈斯副教授在“中国、墨西哥与巴西:中拉关系中的贸易格局变化与新机遇”的报告中提出,墨西哥以战略性关税杠杆推动全球经贸新格局的建立,为深化全球经贸合作提供支持和力量。

深圳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学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伊万·帕夫洛夫斯基副教授以“俄罗斯媒体中拉美形象的动态演变:BRICS时代的伙伴关系”为题,从俄罗斯媒体中拉美形象的动态演变,挖掘地缘政治下博弈的“暗流涌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学院副院长李紫莹教授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拉美和中国的经验与借鉴”的报告中,阐述了现代化概念及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

浙江外国语学院巴西研究中心主任施若杰教授以“金砖国家与多极世界构建:拉丁美洲的愿景与巴西的地缘政治挑战”为题,表示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朝着新的方向发展,金砖国家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教授、区域咨询研究所所长佩里亚索夫·亚历山大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策略”的报告中提出中俄数字走廊与智慧城市互联方案,认为这一方案突破传统边境贸易模式,可以应对俄罗斯北极地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分组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从制度到战略:金砖与拉美治理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跨越山海的对话:理解拉美与金砖国家的社会文化图景”等议题,深入探讨全球治理与文化互鉴,深化了对金砖与拉美领域前沿问题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