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会主办,外交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年会”在成都召开。副校长、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毛振华应邀参会。毛振华以“浙江地方文化多语种国际传播”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外语院校的重要使命。学校聚焦“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发挥外语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浙江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浙外实践,着...
9月21日-22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直播间、亚组委官网、亚组委公众号分别以《地板、扩声系统、安防……亚运排球场馆升级改造焕发“新活力”》《湖州德清体育中心体育馆:细节之处彰显温情》等为题,报道了湖州德清体育中心体育馆竞赛副指挥长助理、我校体育部李宁老师为湖州德清体育中心体育馆建设“支招”的情况。报道指出,场馆灯光透亮,这中间究竟有何巧思?湖州德清体育中心体育馆竞赛副指挥长助理、浙江外国语学院...
9月24日,央视频以《“小青荷”期待数字点火、数字烟花》为题,其中采访报道了我校“小青荷”董元期待数字点火、数字烟花的情况。采访中,董元谈到,作为一名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小青荷”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家门口的亚运盛会中来,在亚运会开幕式中,自己最期待的内容是数字点火环节和数字烟花环节。数字点火是由千千万万个人共同完成,体现了全民参与的一个理念,数字烟花则体现了一种环保意识。媒体链接:央视频https://w.ya...
日前,学校召开暑期党政领导班子务虚会。会议围绕“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和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精神,深入践行‘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基本路径,推动达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学校转型升级”的主题开展研讨交流。校党委书记宣勇主持会议并讲话。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宣勇指出,围绕会议主题,班子成员作了高质量的发言,既有问题...
9月14日-28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中国蓝新闻分别以《浙外“小青荷”亚运村里绽风采》《亚运村里的浙外“小青荷”》为题,报道了我校“小青荷”和领队教师细心备战亚运的情况。报道指出,9月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亚运村迎来预开村,村内运行进入“赛时状态”。1300余名浙江外国语学院“小青荷”和领队老师们悉心备战,一丝不苟、沉着应对亚运村全要素演练和“赛时一天”综合演练等“模拟大考”,展现出有效率、有品质、...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服务亚运会教职工的激励保障,校工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紧密联系教职工的优势,关怀慰问参与亚运服务的教职工,激励教职工积极服务亚运、奉献亚运。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仁清对教职工们积极投身亚运,乐于奉献的精神表示肯定,勉励大家以高标准、严要求提供优质服务,把服务亚运作为促进自我成长、展示浙外教工风采、展现浙外语言优势的宝贵契机,为学校争光,为亚运添彩。校工会为奋战在亚运村等场馆...
我校与潮新闻联动,结合杭州亚运会“绿色”“节俭”的办赛理念,摄制了《WOW亚运骑迹》系列宣传片。我校两位留学生Jaz和Michael挑战用公共自行车或者共享单车打卡六座亚运城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亚运氛围的同时,也感受每座城市独有的魅力。第一站,Jaz和Michael骑上“小红车”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出发,开始了一趟探访亚运吉祥物“三小只”的骑行旅程。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是什么让他们诗兴大发,又是什么让他们啧啧...
9月12-13日,美丽浙江视频号、中国蓝新闻、杭州发布抖音号、杭州网公众号分别以《在亚运村里工作的“小青荷”,感觉如何?》《美好“村”活 浓浓中国味 打卡送徽章》等为题,报道了我校服务于亚运村志愿服务中心的“小青荷”及领队教师谈亚运村工作感受的情况。报道指出,在杭州亚运会赛事期间,来自浙江外国语学院的1300余名志愿者将为村里的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媒体人员等群体提供细致周到的志愿服务。媒体链接:美...
编者按:社会服务是国家、区域战略发展所需。为展现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使命担当,在反哺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合作处联合相关部门、学院,聚焦外国语言文学、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文化旅游和区域教育治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梳理了学校社会服务项目。校网将按照“四大重点发展领域”逐一刊发。本领域拥有“旅游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学(旅游管理)”省一流学科,以及教育部...
9月14日,第四届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校长论坛在上海举行,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参加会议并作主旨发言。张环宙以《人工智能赋能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新探》为题,对目前人工智能时代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瞄准国际前沿、对接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确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定位,充分利用科技赋能,集聚多方资源,促进学科建设与政府、产业需求之间的紧密协同。张环宙还结合学校区域国别学的前期建设...
9月11日-15日,潮新闻、中国蓝新闻、浙江教育报强国号分别以《浙外“绘眼行记·访鲁寻志”团队:聆听器物,看见民俗》《聆听器物,看见民俗!浙江外国语学院团队用行动唤醒沉睡的民俗器物》为题,报道了我校“绘眼行记”团队赴山东省青州市南张楼村进行民俗器物考察调研的情况。报道指出,“绘眼行记·访鲁寻志”团队通过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助推当地文化传承创新,赋能乡村振兴。通过参观走访,队员们确定了绘画目标,再以小...
近日,第15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在北京圆满落幕,由艺术学院王峰老师指导的方元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孙琬淑老师指导的白璇璇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邵诗尧同学荣获省二等奖,潘雪滢、顾爱彦、王心洁、白璇璇等四位同学荣获优秀奖,实现我校该项赛事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我校师生还将受邀参加第15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竞赛成果展示颁奖盛典。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大、覆...
9月14日上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台州站活动举行。我校“小青荷”齐奥宇、谢烨欣分别担任第36棒、第114棒火炬手。他们手持圣火,在奔跑中传承亚运精神,共铸亚运精彩。齐奥宇(右一)、谢烨欣(左一)在亚运火炬传递台州站活动现场。志愿精神 薪火相传齐奥宇,我校商学院、创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20级学生,现为亚运村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曾任校国际志愿者协会对外事务部部长、杭州市第十期高校志愿者培训师。第一...
9月9日-10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青春浙江视频号以《什么是“小青荷”的模样》为题,报道了我校“小青荷”培训历程的情况。报道指出,什么是“小青荷”的模样?传递温暖力量、绽放青春风采。这是一场属于浙江外国语学院NCS团队志愿者们的培训历程。潜心参与业务强化培训,悉心投入到场馆踏勘、理论学习、全要素演练,用实际行动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争做最美小青荷”的时代强音。媒体链接:中国青年报...
亚运盛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各项筹办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13日下午,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杭州调研亚运村志愿服务中心和亚运会主媒体中心。他强调,要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锚定“在杭州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目标任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事事追求极致”的一流标准,进一步擦亮“小青荷”志愿服务金名片,高质量高水平做好亚运新闻宣传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在最佳...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首批14家“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名单,我校成功入选。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是国家推进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将“涉外法治”列为“对外经济贸易”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发展方向之一,依托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商科经贸、涉外法治等优势学科(方向),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关键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率...
9月9日,亚运村迎来预开村,村内运行进入“赛时状态”。1300余名浙江外国语学院“小青荷”和领队老师们悉心备战,一丝不苟、沉着应对亚运村全要素演练和“赛时一天”综合演练等“模拟大考”,展现出有效率、有品质、有温度的志愿服务,为预开村站好每一个岗、每一班岗。以一丝不苟的态度诠释“专业”代表团欢迎中心是运动员抵达亚运村的第一站,这让服务于代表团欢迎中心的蒋芷莹感到既紧张又激动。以规范的迎宾仪态进行人员引...
9月10日,在全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副校长、党委委员李安,副校长、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徐勇亲切走访慰问了马晓霖教授、孙绵涛教授、施若杰教授、赵红娟教授、杜龙政教授等假期坚守在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代表,向他们一一送上节日的祝福。张环宙对高层次人才一直以来为学校发展所做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在交谈中,张环宙介绍了学校事业的最新进展和下一步发展设想,认真聆...
9月8日,学校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总结学校主题教育开展情况,系统梳理主题教育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进行部署。省委主题教育第十六巡回指导组副组长薛晓飞到会指导,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主持会议并作总结报告。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省委巡回指导组成员出席。张环宙指出,主题...
日前,由我校西语学院院长范捷平教授担任总撰稿的《盛世修典》荣获2022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长片、第七届(2022年度)浙江省纪录片“丹桂奖”最佳撰稿奖。 据悉,上述两个奖项分别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浙江省广播电视局颁发,旨在表彰优秀纪录片与创作人员,促进形成我国纪录片发展的新局面。《盛世修典》聚焦“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一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以《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