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班牙留学生Álvaro对着《货郎图》复刻展品惊叹“这简直是古代的移动超市”,当青田贵岙乡小学的孩子举着画笔描述“货郎爷爷是最厉害的‘多面手’”,一场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专项实践团队发起的“以画为媒”国宝故事传播实践,正让中华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连接起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心灵。7月至8月,这支实践团队穿梭于杭州、丽水等地,通过沉浸式宣讲、游戏化探究,让千年古画“开口说话”,让国宝背后的文化力...
在杭州市富阳区大源镇的青山绿水间,蒋家村因珍藏丰富红色报刊史料而独具底蕴。7月,浙江外国语学院“红旅兴村·思政研学”社会实践团队作为“建行裕农通杯·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参赛团队,循着红色印记深入村落,聚焦“活化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命题,探寻让沉睡的红色宝藏焕发新生机,实现与思政教育双向赋能的新路径。实践团队来到国内首个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开展沉浸式研究。这里,按历史脉络精心...
7月,浙江外国语学院“青译灯彩”国际传播专项实践团队走进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澳灯彩”,结合田野调查、手工体验、跨文化对话与双语传播,探寻非遗“活态”传承与面向国际受众的表达路径,把中国地方文化以清晰、亲切的方式讲给世界听。团队带着预先整理的灯彩符号体系,沿着深澳古村的巷弄逐屋开展田野调查:他们走访古韵工坊、申屠氏祠堂、明清百年古建筑以及宋代留下的暗渠,详细记录遗...
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青锋破界・堰画传声”国际传播专项实践团队走进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聚焦“艺术+旅游”模式,梳理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经验与现实瓶颈,通过制作多语种短视频,撰写《国际传播效能评估报告》等,为古堰画乡的国际传播注入新动能,助力这一特色文旅IP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实践团队深入画廊、手工作坊等场所,见证了艺术从“创作行为”到“产业链条”的蜕变。古堰画乡第一批返乡创业青年杨翔军,退伍...
8月11日,由文成县教育局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25年文成县教育系统暑期读书会暨全县中小学校(园)长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在文成开班。文成县副县长吴可塑出席并讲话,文成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沛标主持开班式。本次培训是浙外与文成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精神,深化校地合作,共同推动文成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暑期读书会为期五天,文成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各公办中小学校(园)...
7月30日至31日,潮新闻、凤凰新闻、中国蓝新闻、浙江教育报强国号、中国教育在线、杭州网等以“‘蒲公英’之约的第十四次传递”等为题,报道了我校“蒲公英”传统文化送教小分队前往金华浦江开启第十四年的“蒲公英之约”的情况。报道指出,从最初“带着课程去支教”,到现在“带着需求做课程”;从单一非遗教学,到“非遗+红色+劳动”融合课程——十四年来,变化的是送教形式,不变的是“蒲公英”团队对服务乡村教育的初心和热...
8月4日至6日,马来西亚星洲网、e南洋,我国的潮新闻、凤凰新闻、中国蓝新闻、浙江教育报强国号、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在线强国号、杭州网以“中马共建茶文化国际研究平台,浙外牵头推动产学研融合”等为题,报道了我校参与共建“中国-马来西亚茶文化国际研究平台”的情况。报道指出,该平台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服务杭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源于2024年“中马青年共向未来研学营”项目。筹备期间,双方围绕“...
田野调研、绘画、拍摄、脚本创作……盛夏7月,浙江外国语学院“绘眼行记”团队走进浦江县杭坪镇薛家庄,聚焦民俗器物,探寻民俗文化,传承乡土记忆,以青春之笔绘就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大美图景。团队深入农家院落、走访村居巷陌,探寻被岁月遗落的民俗器物。油灯、火铳、竹篓、书箱……在村民们口耳相传的讲述中,一件件充满烟火气与乡愁的器物故事渐渐浮现。老人们用亲切的乡音讲述生活往昔,队员们则以笔记和画作记录历史温...
编者按:浙外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为载体,用实践厚植理想,用双脚丈量热土,学、思、践、悟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学校特推出系列报道,记录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别样风采和青春感悟。当青春脚步踏入希望田野,求知热情碰撞乡村沃土,会谱写出怎样的新篇?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学青年...
编者按:浙外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为载体,用实践厚植理想,用双脚丈量热土,学、思、践、悟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学校特推出系列报道,记录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别样风采和青春感悟。7月,浙江外国语学院“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社会实践团队——“兴教裕农”实践团队第七年走进...
随着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暑假中国研学项目的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千年古训,在浙外久久回响。7月,我校主办的“青年使者学习交流计划”(YES项目)圆满完成。中美两国青年跨越太平洋,在语言互动与文化交融中,共同搭建起友谊桥梁。项目期间,来自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的学生与浙外学子共同参与文化课程学习,围绕两国文化开展多维度研学。在胡庆余堂的百年药香中探寻中医药文化,行走南宋御街触摸古都历史脉络,品味龙...
7月,浙江外国语学院“遗韵植沃土·穑智润童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嘉兴桐乡,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发非遗文化课程,在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振东小学开启了一场非遗传承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探索实践。为帮助振东小学的孩子们掌握非遗技艺,团队以“分班迭代+磨课优化”模式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使用“双AI助教系统”,设计由文化认同度、科学达标率、操作热力图构成的“三维评估模型”,打造上好非遗课程的量化范式。在竹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路径,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岭’听自然,‘育’见未来”——自然科普小队携手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寺坞岭自然教育基地,联合举办“寻宝吧——一张地图里的博物馆”研学活动。寺坞岭“山与自然”空间地处群山环抱的寺坞岭区域,其所在山岭有着独特的生态发展轨迹。团队紧扣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和自然教育定位,开发户外定向研学课程,将生态教育与语言...